稀油站有著多種分類方式,不同分類對應不同特性與適用場景,對機械設備潤滑起著關鍵作用,下面從幾個常見維度來介紹。
按供油系統壓力分類
低壓供油系統
壓力一般在 0.15MPa - 0.4MPa 左右,常為 0.4MPa。依靠齒輪泵輸送并過濾潤滑油后供給摩擦部位,滿足設備正常運轉的持續潤滑,像小型風機、減速機等常規工況設備多采用,可保障良好潤滑狀態,減少摩擦損耗。
高壓供油系統
工作壓力可達 31.5MPa,用于設備啟動或低速運行需形成靜壓油膜的場合,如大型磨機、電機等大型設備。啟動及低速階段,高壓泵送油形成靜壓油膜,待動壓油膜形成后切換至低壓系統,確保潤滑連續安全。
高低壓組合供油系統
結合了高低壓系統優勢,關鍵階段啟用高壓,正常運行切換低壓,常見于冶金、礦山大型設備,既能滿足啟動等特殊工況潤滑,又兼顧正常運行時的高效節能,延長設備壽命,保障運行可靠性。
按結構形式分類
整體式稀油站
部件集成在油箱上,結構緊湊,占地小。安裝便捷,巡檢維護簡單。但故障維修空間局促,通用性差,適用于流量≤125L/min 的小型設備,如小型風機、小型機床等簡單潤滑需求的設備。
分體式稀油站
主要部件單獨安裝,布局分散,可適配≥250L/min 大流量設備,便于選用大規格部件、擴展和維修。不過占地大,管道連接復雜易泄漏,多用于礦山、冶金等行業大型設備潤滑。
組合式稀油站
按功能模塊劃分,各模塊連接成站。靈活性與可擴展性強,可預制調試再組裝,縮短工期,也便于搬遷擴建。但模塊連接要求高,系統復雜需專業維護,常用于大型化工、電力工程等項目。
按流量大小分類
小型稀油站
公稱流量在 125L/min 以下,結構小巧,適用于中小型或潤滑點少的設備,如小型振動篩、給料機等,能滿足其低潤滑需求,維持設備正常運轉。
中型稀油站
流量處于 125 - 250L/min 之間,結構選擇多樣,可適配中型工業設備,保障其對潤滑穩定性和持續供油量的要求,像中型磨煤機等依靠其穩定運行并延長使用壽命。
大型稀油站
流量≥250L/min,常采用分體式結構,便于安裝大部件滿足大流量輸送。用于大型磨機、軋鋼機等設備,可提供大量潤滑油,應對高負荷下的潤滑、冷卻需求。
按冷卻配置分類
帶冷卻器的標準型
配備列管式或板式冷卻器,通過熱交換為潤滑油降溫。板式冷卻器換熱效率高、結構緊湊,列管式也各有優勢。適用于大型磨機等高溫工況設備,確保油溫穩定,保障設備正常運行,如 XYZ - G 型稀油站。
無冷卻器的簡化型
無冷卻器,靠油箱自然散熱,適用于環境溫度低或散熱要求不高的情況,像小型風機、小型減速機等間歇性運行或發熱量小的設備,通過簡化結構降成本。型號標記為“A”,如XYZ-400A稀油站。
按應用場景分類
工業潤滑型
應用于冶金、礦山等行業機械設備,為軸承、齒輪等提供集中潤滑,注重潤滑效率與散熱,可依設備需求調節參數,保障惡劣工況下設備良好潤滑,如軋鋼機等依賴其保障運行。
石油化工型
用于處理含輕質烴類原油,有防腐蝕、防爆要求,要根據化工工藝調節參數,保障化工設備穩定運行,功能與工業潤滑型不同,確保石油化工生產安全有序。
其他特殊配置分類
自動化控制型
配備 PLC 控制系統和儀表盤,能自動調節壓力、溫度并故障報警,適用于對潤滑精度要求高的場景,保障潤滑系統處于最佳狀態,常見于高精度數控機床等設備。
磁過濾型
回油管路增設磁性過濾器,吸附油液中鐵屑等雜質,提升潤滑油清潔度,減少設備磨損,延長使用壽命,常用于對潤滑油清潔度要求高的設備,如精密機械加工設備等。